近日,白犀牛2亿元B轮融资圆满完成。本轮融资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及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现有产品市场推广以及供应链体系优化。
随着这次融资落地,白犀牛成为首家同时获得快递行业龙头与商用车主机厂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两大战略投资方的助力,将加速白犀牛在城市无人配送赛道的商业化布局,进一步夯实白犀牛的行业领先地位。

L4公司+快递龙头+车企
构建合作铁三角
自2019年成立以来,白犀牛始终专注于为城市公开道路提供全天候、全路况配送解决方案。
顺丰作为物流行业龙头,2024年已与白犀牛展开深度业务合作,目前白犀牛在顺丰体系内的日均活跃运营无人车(以下简称“日活”)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台,且在持续快速交付中,主要服务于顺丰各快递网点到末端驿站的无人配送场景,可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不仅顺丰,白犀牛也和三通一达、极兔等快递公司达成合作,在与快递客户实际合作中,帮助客户实现物流效率提升约20-50%。
以实际运营情况为例,一快递加盟商,导入3台白犀牛无人车,覆盖5个驿站的包裹转运,日均派送5000单,实现配送成本降低50%以上。
一直营快递网点,此前快递员每日需往返网点与配送区域6次,单程5-10公里,单次耗时长达1小时。导入无人车负责运输后,快递员仅需负责末端配送与揽收,工作强度大幅下降,派揽单量提升20%,收入也随之增加,实现了物流效率与人员能效的双重提升。

白犀牛此轮融资的另一位战略投资方鑫源汽车,是城配物流车行业头部企业,将在车辆底盘研发、车规级标准等方面为白犀牛提供技术支持和制造赋能,推动车规级无人车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表示,顺丰与鑫源汽车的加入,不仅是对白犀牛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探索的认可,更从侧面验证了产业方对无人配送赛道的长期看好。“顺丰与鑫源汽车不仅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也会做好分工协同,和这些产业方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除了头部快递企业之外,白犀牛还与永辉超市、达达快送、盒马生鲜、饿了么等企业深度合作,无人车使用场景覆盖传统物流、工业物流、零售、生鲜、外卖、冷链、商超、安防巡逻等诸多场景,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苏州、无锡、三亚、西安等50余个城市商业化运营。不仅赢得了诸多客户的信任,还先后获得了永辉、达达和顺丰的投资加注。
无人配送商业化拐点已至
当前,L4无人配送行业正从早期的“场景发散”进入“聚焦收敛”阶段,头部玩家都已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快递网点到驿站的配送场景。
区别于单纯看车辆数,白犀牛始终以无人车“日活”数量作为核心判断指标,关注车辆的实际运营情况。朱磊认为,无人车更像是一个机器人,是生产力工具,“我们关注的不是生产出了多少台机器人,而是到底有多少机器人每天在真正干活,这才是无人车作为生产力的真实价值。”
通过6年的摸索和近千台车的日活运营,白犀牛无人车已经可以实现安全、稳定的常态化配送运营,并且为客户带来经济价值。
白犀牛的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公司无人配送车日活量达到5000台。
尽管近几年无人配送赛道取得较快进展,但朱磊指出,“当前行业还处在发展早期,仍旧存在合规性的挑战。产品和路权方面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法规标准,虽然政府对无人车持有先行先试的开放态度,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更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在不同城市进行测试验证,成本较高。”
针对现状,白犀牛也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行业发展。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白犀牛无人车依托全栈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核心技术基于BEV + Transformer架构,构建端到端的自动驾驶闭环系统,覆盖感知、决策与规划全链条。同时结合多重感知设备,实现360°无死角环境感知,以及对于复杂城市场景的精准理解。此外,通过对于在线推理的极致优化,实现了在单颗Orin芯片上完成全量计算。凭借全栈技术闭环、高效数据驱动与极致成本控制,白犀牛在安全、自动驾驶能力以及经济性维度形成显著优势。

在合规层面,白犀牛也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路权测试,推动无人车从“区域准入”向“全国标准化”迈进。
在快递龙头企业与商用车车企的共同投资和协作下,白犀牛在场景接入和车辆规模化制造等方面已经奠定了强大基础。
当前,白犀牛正加速构建多元化的无人驾驶生态。除物流领域外,公司已与饿了么达成深度合作,部署校园无人配送车,解决封闭园区内“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同时联合城市管理部门落地智能巡逻车,集成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功能,强化城市安防效率。并针对澳大利亚、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开发适配不同场景的专用车型等。
此次融资和合作的落地,不仅是白犀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助推城市无人配送车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商用”的关键跨越。未来,白犀牛也将携手更多产业方,推动无人车在更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让无人车真正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