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巴士,出发!”秋季学期开学以来,贵阳花溪大学城的智慧无人驾驶公交路线上,一辆辆无人驾驶小巴平稳穿梭。与其他乘客不同,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的学生们手持设备,时而紧盯屏幕监控数据,时而俯身调试感知系统——这条贵州省首条智慧无人驾驶公交线,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他们“开在路上”的实训课堂。
学生工作在智慧无人公交线路
“我们在真实业务流程中处理数据异常、参与感知标定,甚至协助路测报告撰写,这些经验比课堂更直观、更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罗明洋的感慨,道出了这所职校与企业“绑定式”合作的精髓。自2019年牵手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双方从共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起步,把合作织成了一张覆盖“研发-教学-运营”的全链路网络。
5年来,企业成了学生的“实战基地”。累计50多名毕业生、实习生扎进线路运维,跟着工程师调试5G车联网模块、验证自动驾驶算法,共同保障线路安全跑过1.2万公里,接待体验乘客超3000人次。毕业生张家辉曾因参与核心技术运维登上央视,如今更多学生沿着他的路径,在决策规划、多传感器融合等“硬核”领域挑大梁。
向巍教授向翰凯斯授牌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课堂也跟着“搬出”校园:企业工程师直接站上讲台教前沿技术,学校教师则钻进企业研发中心,像向巍教授就带着团队在雨雾、隧道里做环境测试,为行业攒下宝贵数据。校内测试场、校外实训基地联动,学生不用等毕业,就能接触到行业真实难题。
这种“教学练研”一体的模式,还结出了科研硕果。双方联手拿下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啃下“复杂环境车路协同”“多源感知融合技术”等技术硬骨头;推进的5G无人驾驶先导项目,正探索西部山区校园场景的落地方案。更亮眼的是,合作已走向国际——通过翰凯斯的全球网络,学校和厄瓜多尔、泰国等多所国际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国际产学研协同平台,30名厄瓜多尔留学生来黔学技术,未来还要在“一带一路”国家设“贵匠工坊”,把贵州的无人驾驶实践经验推向海外。
厄瓜多尔萨莱理工大学到访协同创新中心
如今,这一产教融合模式不仅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教融合试点、获评2024年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学校更在推进专业升格为职业本科,计划共建翰凯斯品牌班,聚焦车联网、高精度地图与云端调度等前沿领域深化教学。当无人驾驶巴士载着乘客向前跑,车上的“准工匠”们也在这条“路测课堂”上,跑出了从理论到实战的加速度,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输送着能干事、敢创新的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