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深夜刷着手机,等待一份热乎的外卖时,或许敲开你家门的已不是“小哥”,而是一辆安静滑行的无人配送车;
  当你开车堵在早高峰的十字路口,看着一辆无人轻卡平稳驶过,是否会好奇:未来的物流和出行,真的要被这些“钢铁司机”接管了吗?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片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2025年,京东物流以一场“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10万架无人机”的采购大单,向全球宣告:物流行业的“无人化革命”,已经从实验室驶向了规模化落地的快车道。
  而在这场革命背后,京东不仅拉着长安汽车、音飞储存等A股“搭档”一起狂奔,更悄悄将触角伸向了无人驾驶的下一个战场——智能出行。

一、京东物流的“无人军团”:从实验室到全球20国的规模化部署
  2025年10月24日,京东物流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10万架无人机,覆盖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全链路。
  这组数字有多震撼?
  对比来看,2024年全球物流机器人年销量不过50万台,京东的采购量相当于直接“预支”了未来6年的全球市场增量。
  这场“豪赌”的底气,来自京东在无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截至2025年6月,京东物流已拥有超500项专利和软件授权,其中3000多项与自动化、无人技术相关。
  今年7月发布的京东物流VAN无人轻卡,就是其技术实力的“代表作”:24立方米超大载货空间、400公里满载续航、L4级公开道路自动驾驶能力,能自主规划路线、精准避障,甚至在人车混行的复杂路况中游刃有余。

  据测算,这款无人轻卡相比传统4.2米货车,可节省60%成本,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而京东的“独狼”系列无人配送车,早已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独狼6.0搭载高精度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大模型AI训练等十大核心技术,最高时速60公里,载重1000公斤,货箱容积4立方米,一次充电续航160公里,支持24小时全天候作业。
  目前,这款无人车已在北京、天津、合肥等近30座城市常态化运营,覆盖社区、商圈的快递配送与揽收场景。
  202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的“狼族”系列机器人更是将在全国超20个省份、全球超10个国家规模化部署,真正实现了“科技感拉满”的物流保障。
二、A股“搭档”们:谁在分享这场万亿盛宴
  京东物流的“无人军团”背后,站着一群A股上市公司。它们或是提供核心硬件,或是参与系统集成,或是联合开发定制车型,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物流生态。
  音飞储存(603066.SH):
  作为京东物流的长期客户,音飞储存以智能物流机器人和高精度货架为核心,结合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打造了完整的智能物流技术生态。
  2025年上半年,音飞储存与京东工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工业品采购、智慧物流、技术对接等领域共建数智供应链生态。
  这意味着,未来京东的工厂、仓库里,可能处处都是音飞储存的“智能管家”。
  科捷智能(688455.SH):
  这家公司60%以上的境内业务收入来自京东和顺丰。
  作为物流自动化领域的“隐形冠军”,科捷智能为京东提供了大量智能物流系统项目。
  虽然对京东的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但凭借京东、顺丰这样的头部客户,科捷智能在物流自动化赛道上稳扎稳打,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埃夫特(688165.SH):
  作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整机供应商,埃夫特是京东物流的主要客户之一。
  其生产的机器人不仅用于仓储分拣,还可能参与到无人车的生产环节,为京东的“无人军团”提供“骨骼”和“肌肉”。
  长安汽车(000625.SZ):
  2025年10月,长安汽车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旗下品牌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板块深度合作。
  其中,长安凯程与京东物流将联合开发智慧物流车,结合长安的整车制造能力和京东的全域物流场景,推动智慧物流车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
  这不仅是京东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又一次布局,更可能为其未来进军智能出行市场埋下伏笔。
三、无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商业化加速,但挑战仍在
  无人配送车的商业化进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北京、深圳等地已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着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以深圳为例,截至2025年9月,已向功能型无人车开放路权线路1257条,总计3581公里。

  新石器、九识、美团等企业的无人车活跃其中,其中新石器活跃车辆规模达220台,美团无人车9月运营行驶了12.7万公里,累计配送订单突破500万单,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超过99%。
  但商业化并非一帆风顺。
  无人配送车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运维系统。
  虽然L4级自动驾驶能实现高度自动化,但仍需限定在特定区域或场景下运行。
  即使完全无人驾驶,也需要远程控制团队进行车辆调配和必要时的接管。
  此外,7×24小时的人工指挥中心和网格化救援网络,也是不可或缺的“隐形成本”。
四、京东的野心:从物流无人化到智能出行生态
  京东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早已超出物流的范畴。
  2018年,京东发布首款L4级无人重卡,迈出地面干线物流智慧化的第一步;
  2025年,京东申请“Joyrobotaxi”商标,计划用无人配送车经验入局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
  而与长安汽车的合作,更让人浮想联翩。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拥有40余年的造车经验,其“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未来3年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双方联合开发新能源无人智能化车型,不仅可能重塑物流车市场,更可能为京东未来推出“京东汽车”品牌、进军智能出行领域铺路。
五、未来展望:无人车来也
  当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在深夜的街道上安静滑行,当长安汽车的智能物流车在工厂与仓库间穿梭,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无人驾驶不再是“未来科技”的代名词,而是正在深刻改变物流、出行乃至整个社会运行方式的现实力量。
  这场革命的背后,是技术的突破、商业的博弈,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重新定义。
  京东与它的A股“搭档”们,已经站在了这场变革的最前沿。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京东用千亿大单告诉世界:未来已来,只不过它长着轮胎、货架和螺旋桨。  对于A股的小伙伴,谁能把零件做到极致,谁就能把“钢铁洪流”变成“真金白银”。  朋友们,无人车来也!下一站,让我们坐在无人轻卡里,看财报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