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56-518
欢迎拨打垂询热线!
公众号:china1umv
欢迎来到1号无人车网!聚焦无人驾驶物流技术与服务!
关注我们:
MORE+
推荐品牌
蚂蚁侠  云乐智能  一清创新  新石器无人车  中惠创智无线充电  沃美诺安全触边  易迦智车  行深智能  煜禾森  驭势科技  任吾行  九识智能  文远知行  易成创新  
新闻详情    NEWS
武汉街头冒出“黄色变形金刚”:无人车把无人机当崽带,电力巡检效率×7,一辆车就是一条“巡检流水线”
来源:无人车来也 | 作者:无人车来也 | 发布时间: 今天 | 2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凌晨一点,武汉经开区车谷大道,一辆呆萌的黄色小车慢悠悠晃到电线杆下,车顶“天窗”啪一声掀开,一架无人机像钢铁侠战甲般冲天而起,红外+激光雷达齐开,三分钟给两公里高压线做了“全身CT”。

  凌晨一点,武汉经开区车谷大道,一辆呆萌的黄色小车慢悠悠晃到电线杆下,车顶“天窗”啪一声掀开,一架无人机像钢铁侠战甲般冲天而起,红外+激光雷达齐开,三分钟给两公里高压线做了“全身CT”。

  后台AI一边嗑图一边吐报告:3号杆绝缘子温度异常、7号杆有鸟窝、11号杆螺母松半圈——比老巡检师傅爬上去瞪眼敲半天还准。

  这不是科幻爽片,是国家电网武汉公司2025年9月刚上线的全国首套“无人车+无人机”协同电力巡检系统:

  单日扫杆从80基提到200基,图像处理速度提升7倍,成本却只有固定机巢的1/3。

  以前靠老师傅两条腿、一支笔、一部相机,现在“黄金CP”直接把人从“高空高压高危”里拎出来,顺便让碰瓷党、偷懒党、数据造假党集体原地失业。

  今天,无人车来也带你扒一扒这对“地表最强巡检父子兵”到底怎么把电网运维卷成流水线,以及它背后藏着多少“闷声发财”的中国智造小心机。

一、从“人肉爬杆”到“蛙跳式”吃鸡:电网巡检的血泪进化史

  1、老派劳模:一天80基,夏天一斤盐

  过去,巡检=体力+胆量+运气。

  老师傅背十公斤工具包,夏天地表50℃走完田埂爬电杆,一天最多80基电杆;碰上雷雨、大风、湖面起雾,只能“看天吃饭”。

  武汉供电公司统计,2019年全市人工巡检缺陷发现率仅62%,剩余38%靠停电检修才“补锅”,一次停电就是几十万度电蒸发。

2、半自动阶段:单机无人机“续航焦虑” 

  2021年起,各地试点“飞手+无人机”,画面高清了,人不用爬了,但电池20分钟见底,飞两公里就得原地找降落点。

  遇上跨湖、跨高速、跨坟地,飞手骂娘:飞机过不去,人也过不去,只能干瞪眼。

  固定机巢更尴尬——选址要征地、接电、铺光纤,一个巢30万,只能辐射3公里,想覆盖300公里线得修100个巢,地主都嫌你烦。

3、黄金CP登场:无人车=移动航母,无人机=空中战鹰 

  2024年底,武汉供电把“汽车+航空+AI”三条技术树强行合并:

  无人车顶挖个“机巢”,塞进换电平台、5G CPE、RTK基站,整车成本压到88万,却能带着无人机“蛙跳”巡检——车开10公里,飞机飞5公里,回来换电仅需45秒,全程4G/5G双链路,时延<80ms。

  实测同样200公里线路,固定机巢方案要建12个巢、360万;

  移动“车+机”两辆车搞定,176万,直接砍一半预算,领导看完报表只说一句:“还有这种操作?”

二、拆机看内涵:一辆车就是一条“巡检流水线”

  1、无人车:能自己加电的“奶妈” 

  L4级自动驾驶,北斗+RTK定位精度2厘米,过限宽墩比老司机还稳; 

  50 kWh磷酸铁锂,续航260公里,车顶12 kW柴油增程机应急,专治“野外找不到桩”; 

  机巢自带6块电池循环换电,机械臂45秒完成“取旧送新”,无人机落地=加满血。

  2、无人机:三眼二郎神,专治“发热、掉毛、螺丝松” 

  640×512红外热像仪,0.05℃温差都能给你标出来,过热线夹无所遁形; 

  1亿像素可见光,螺母级缺陷识别精度±1 mm;

  激光雷达120 m测距,树线距离实时3D建模,砍树工单自动生成,伐木工直接按坐标进场。

  3、AI“智慧大脑”:把“看图”干成“刷抖音” 

  后台缺陷库积累130万张样本,YOLOv8+Transformer双模型,日处理图像1050–1350张,是人工的7倍;

  识别准确率96.8%,误报率压到1.2%。

  系统还会“写病历”:每根杆塔生成“健康档案”,缺陷等级、处理建议、历史对比一屏展示,领导点开手机就能批电子工单,再也不用翻厚得像砖头的纸质巡检表。

三、实战案例:三次“极限反杀”让人类直呼内行

  1、高温战:38℃盛夏,车谷大道负荷爆表 

  红外测温发现3号线07号杆塔引流板温度高达142℃,AI立即触发“紧急缺陷”红色工单。

  运维班上午收到短信,中午带电作业更换线夹,避免一起跳闸事故。

  按停电4小时、负荷20 MW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约96万元。

  2、湖泊战:后官湖湿地,2 km跨湖线 

  固定机巢飞不过去,人工船划过去要40分钟。

  无人车沿湖堤一路开到对岸,无人机“蛙跳”跨湖飞行8分钟搞定拍照,全程无船、无人下水。

  对比传统方案,节省3工时,减少两艘快艇成本2000元,还顺带保护了湿地黑天鹅的睡眠。

  3、夜战:11级大风后,军山片区“盲检” 

  晚23:00,调度报线路接地故障,人车无法夜间进山。

  无人车开前灯+RTK循迹,20分钟抵达山脚;

  无人机起飞12分钟锁定断线点——一棵大树被风刮倒在导线上。

  凌晨1:00完成树障清理,3:00恢复送电。以往这种“夜战”至少停电8小时,现在压缩到4小时,少损失电量约120 MWh,折合人民币60万元。

四、商业算盘:省人、省钱、还顺手干点“副业”

  1、人力——巡检班“瘦身” 

  原有配网巡检人员186人,上线30套“车+机”后,可精简到110人,年省人工+保险+劳保约1500万元;

  被“解放”的老师傅转岗做数据审核与带电检修,工资不降反升,工会不再投诉“AI抢饭碗”。

  2、资金——CAPEX+OPEX双降

  以经开区3000公里配网计,传统人工+固定机巢10年总成本2.1亿元;

  换“黄金CP”后1.25亿元,净省8500万,相当于一座110 kV变电站“白捡”。

  3、副业——“共享机巢”外租 

  无人车空闲时段可帮环保局巡查河道、帮城建局拍违章施工、帮消防队巡山火。

  甚至可以与城管委签下“共享无人机”协议,单小时服务价800元,预计一年外租收入400万元,把车贷钱都能赚回来。

五、未来野望:当“移动机巢”变成“移动商业体”

  1、技术路线——从“5G”到“5G+北斗短报文” 

  下一步接入北斗三号短报文,无信号山区也能回传30 MB压缩数据;

  计划2026年Q2上线“夜航红外充电”功能,无人机换电+无线充电双保险,可把单日巡检里程再翻一番到400公里。

  2、标准输出——把“湖北方案”卖向全国

  国网总部已把武汉经验写入《配电数字化巡检白皮书》,预计2025-2027年将在湖北、四川、福建复制上千套,市场规模70亿元。

  武汉供电顺势成立“汉供智飞”科技子公司,专门对外卖“车+机+AI”一站式套餐,首单新疆塔城300万元合同已落袋,真正“技术变现”。

  3、终极脑洞——“无人车+无人机+机械臂”带电作业

  未来3年,无人机下方将加挂“绝缘臂”+“视觉伺服抓手”,实现“发现缺陷→空中紧固螺母→涂抹导电膏”全流程带电处理,预计减少80%停电检修。

  如果成功,武汉供电将拿下全球首个“无人值守带电作业”专利,到时候可就不是省几块钱,而是直接“垄断”下一代电网运维的技术话语权。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别再以为无人车只能送快递、扫大街,武汉供电把它改装成“移动航母”,顺带让无人机认祖归宗成了“空中御林军”,结果就是把“高危、低效、背锅”的电网巡检硬生生干成了“自动流水线”。

  无人车与无人机的“黄金搭档”,正以创新之力,为电力巡检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升级,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颠覆。
  让我们为这样的创新点赞,期待它们在保障电力供应的道路上,创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