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富士康客户的感谢信,为这段始于2018年的稳定合作增添了新的注脚。 在富士康观澜科技园里,6台行深智能无人配送车每天都会高效穿梭。当它们整齐排列在园区门口准备“上岗”的时候,经常有路过的工人们拿出手机来拍下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发朋友圈。 深圳的天气阴晴不定,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交替出现,无人物流车从容通行的背后,离不开状态稳定的无人车,更离不开行深智能交付工程师常永峰精细化的运营保障。 “我们不是在赶工期,是在帮客户抢效益。”聊起在观澜园区的交付任务,常永峰这样总结。 当时,客户需要对整个园区的矢量地图进行切换升级,原本预留了7天的时间窗口。但常永峰仔细评估后,决定挑战极限。 “效率就是客户的生命线,能快一天,客户的物流流转就少一天阻滞。” 常永峰加班加点,硬是在2天时间内完成了地图绘制和调试。当无人车队比原计划提前5天恢复正常高效运行时,客户竖起了大拇指。 甚至有一次在交付现场,常永峰的脚不小心踩到了一颗钉子,脚扎破了,紧急到医院打一针破伤风后,又马不停蹄赶回来继续工作。 这种“把客户需求当冲锋号”的响应速度,是自2018年首批无人车入驻富士康体系以来,赢得长期信任的关键之一。观澜园区的物流环境充满挑战,常永峰面对的远不止那1.55米的窄门。在小编和他交流的过程中,他分享了两个印象深刻的事情: 最初,无人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遇到人车混流会频繁绕行,来确保安全,但这样不仅影响配送效率,还偶尔影响通行。常永峰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在高峰时段启用了“停车让行”策略,调整后显著提升了高峰期的配送效率,让园区交通更有序,客户对此优化赞不绝口。 园区一处路段因施工临时增设了石墩,导致无人车每次经过时都需人工接管,遥控通过,费时又费力。常永峰发现后立即协调公司技术工程师,共同探讨优化感知和路径规划算法。经过反复测试和精益求精的打磨,最终实现了车辆对石墩的精准识别和±50px精度的自主安全通行,彻底解放了人力,提升了物流自动化水平。 “所有的调试优化,都严格遵循园区的保密和区域管理规定,在指定物流区域完成。”常永峰特别强调道。 深圳的天气,不是暴雨就是暴晒,而支撑起这份“保姆级”服务的,是常永峰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和积极的心态,也是行深智能对交付工作的严格要求和“善、爱、敬、精、习”价值观的最佳实践。 除了核心的物料配送保障,常永峰也主动承担了不少临时的需求和任务,比如配合客户进行新场景的可行性评测、接待重要参观团体的演示讲解等。“客户的需求,只要合理、能帮上忙,我们都尽力支持。” 这种用户至上的延伸服务,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合作深化。 交付测试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常永峰靠的是“提前规划,查漏补缺”。压力大时,他会去观澜园区附近的篮球场投投篮,“出一身汗,思路反而更清晰”,或者探索周边美食,“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战斗”。 懂得调节,是为了更专注地投入。 “工作上,我们对事不对人,每一个细节、每一厘米的精度都很较真;私下里,和客户都成了能一起撸串聊天的朋友。”这种既专业又融洽的关系,是和善沟通的成果,也是项目顺畅运行的润滑剂。 2025年是行深智能无人车在富士康体系内安全运行的第五个年头。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安全运行的扎实工作,和被客户签批确认的运营档案。 用常永峰的话说:“每一次看到车辆在园区顺畅通行,就是我们交付工程师最大的成就感。” 每一次交付现场的优化,都在无声地诠释着“善、爱、敬、精、习”价值观的力量,丈量着智能物流为客户创造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