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心心念念的包裹成功下单后,要经历怎样的旅程,才能安然抵达我们的手中?
这背后,是一场高效精密、环环相扣的物流接力——从快递员揽收,到中转仓分拣,再到干线长途奔波、二次分拣与支线转运,最终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派送。
图片来源长江证券行业研究报告
而如今,这条庞大链条中的某些环节,早已悄悄交给了不知疲倦的无人物流车。
事实上,这场变革并非刚刚开始。早在2016年,京东物流便率先投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成为国内首家真正将自动驾驶落地物流实际场景的企业。
十年磨一剑,无人物流车也已从实验阶段的“未来想象”,逐渐驶入现实业务的洪流之中。
回顾国内快递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个行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天然试验场。
2014年,菜鸟网络联合主流快递公司推出首个公共电子面单平台,开启了包裹数据的标准化时代;2016年,头部快递公司加速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极大地提升了中转效率;2019年,以圆通为首推动的管理系统数字化,标志着全链路精细化运营的到来。
菜鸟电子面单打印官网
面对千亿级的运输市场和严苛的成本压力,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快递业对新技术的渴求前所未有。也正是这种内在动力,反过来推动了新技术在此迅速普及与迭代,爆发出惊人的“快递速度”。
规模化应用的土壤,让物流行业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自动化阶段,而是加速进入到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的“DeepSeek时代”。
当我们谈论自动驾驶,多数人更关注的或许是乘用车场景。然而,这场技术革命的真正规模化落地,却正发生在更具效率与实用价值的商用领域——尤其是快递物流运输。
与乘用车面对的开放复杂环境不同,物流场景涉及的环节往往具有路线相对固定、运行目的明确、效率提升直接的特点,这使得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更快地发挥其降本、增效、安全的核心价值。
作为典型的跨区域、长距离计划性运输任务,干线物流的核心环节主要在高速公路、国道等公路网络上完成。
不久前,圆通“智驾接龙”线路第100台智能重卡成功发车,标志着该智能运输新模式正式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据运联智库统计,自2024年5月该模式引入快递行业以来,智能辅助驾驶里程平均占比已接近90%,核心运距覆盖1100-2200公里,业务范围也已渗透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区。
图源微信公众号“圆通之家”
不过,长江证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头部企业智能卡车累计交付量尚未突破万辆,对应渗透率仍低于1%。
根据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当前鼓励在限定区域内开展多场景应用试点自动驾驶,且在干线运输过程中需要配备安全员,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
受限于技术成本与政策要求,当前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仍以L2级辅助驾驶为主,难以实现完全无人化,行业仍在成本控制与运行效能之间探索更优平衡。
干线运输真正的智能化变革,仍处于规模化爆发的前夜,未来拥有广阔的提升与想象空间。
在运输链路的“后半段”——支线运输,尤其是末端配送中,低速自动驾驶展现出比高速自动驾驶更快的商业化速度,今年以来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这一发展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以及路权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宽,吸引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
初创企业里,九识与新石器表现尤为突出。截至今年5月底,九识累计交付无人物流车5000台;新石器无人车则在7月底突破7500辆,两家企业均向年底“万台目标”全力冲刺。
电商物流企业也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加速技术应用——菜鸟已在20多个省投放1500台无人车,并计划在今年完成2500台的交付;京东物流开发的VAN无人轻卡,作为目前行业中载货能力领先的车型,已在30座城市开展试运行,预计到2026年实现千台以上规模部署。
图源京东物流官网
传统快递企业也在加速无人车的应用与推广。
“四通一达”中,中通与新石器签署了万台规模的合作协议;圆通和申通均已部署超过500台无人车;韵达通过多个网点试点,实现单票成本降低近50%,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顺丰控股2024年年度报告期末,顺丰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超800台无人车,覆盖38个城市,形成“无人车+骑手”混合派送模式。
除了直接运营之外,顺丰还积极通过技术合作扩展无人应用生态,包括战略投资白犀牛推进深度协同,并与新石器共同研发“笼车”运输模式。目前相关合作项目已从北京亦庄试点逐步推广,覆盖城市数量接近70个。
图源微信公众号“顺丰集团”
从推进策略来看,目前行业逐步形成两类路径:一类以顺丰为代表,注重系统融合与全链路协同;另一类以加盟制企业为主,呈现出“总部引导+网点自主”的分布式发展特征,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和持续创新。
回到前文总结的各个落地场景,行业普遍认同无人驾驶物流车将沿着“末端配送—城配—干线重卡”的路径,由易到难,从场景化到全域化稳步推进。这一进程不仅是对技术可行性的渐进验证,更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正如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所言,下一波浪潮属于“物理AI”——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并重塑我们的物理世界。而无人驾驶物流车的落地与发展,正是这一宏大趋势的鲜活注脚,它们不再仅是运输工具,而是物理AI时代中,智能系统与现实流程深度结合的关键节点,持续推动物流行业向全面智能化、自主化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