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自动驾驶落地的进程中,技术领先是一回事,把项目真正“跑通”是另一回事。 2024年9月,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正式宣布:由蘑菇车联(MOGOX)、比亚迪(BYD)和MKX Technologies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新加坡首个L4级自动驾驶巴士服务试点项目。 这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首次以“联合体”形式入驻海外公共交通主线,也标志着蘑菇车联在国际化、本地化协同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一合作,不只是一次技术输出,更是一套“本地化协同系统”的试运行。 作为新加坡首个L4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项目,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技术部署。 LTA希望在真实城市道路、公共通勤线路中,将自动驾驶巴士纳入常规营运体系,在纬壹科技城191号线路,以及滨海湾和珊顿大道的400号线路进行试点运营。两条路线连接主要的商业和休闲中心,如滨海湾邮轮中心、滨海湾花园、地铁站等。这对车辆、安全、调度、监管合规、用户体验提出了全方位要求。 这就需要一个真正“系统级”的合作机制,而非单一厂商包打天下。
蘑菇车联(MOGOX):提供L4级自动驾驶全栈技术,包括MogoMind大模型赋能的感知与决策系统、云控平台、V2X路侧协同系统,以及自动驾驶运营平台,构成整套“技术大脑”。 比亚迪(BYD):提供具备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适配接口的巴士底盘平台,兼具可靠性、量产经验和成熟的整车供应能力。 MKX Technologies:作为新加坡本地智慧交通企业,负责对接LTA,承担本地道路测试申报、合规沟通、试点选线、场景需求梳理等落地支撑工作,是整个项目“接地气”的关键。 表面上,这是一辆自动驾驶巴士在新加坡道路上跑;本质上,是一个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如何适配海外规则、对接本地需求、实现产品化落地的完整流程。 新加坡LTA对自动驾驶监管极为严格,涵盖测试阶段许可证制度、冗余系统要求、人工接管机制、安全评估标准等多个层级。蘑菇团队与MKX联合,在招标前就已参与前期咨询与标准对接工作,确保方案设计既满足中国自动驾驶优势,又能对标本地合规红线。 不同于中国国内园区或定制路线,新加坡此次试点要进入真实公交混行线,沿线包括滨海湾花园、地铁站、商业综合体、人流密集区。这对车辆的通行权限、转弯路径、速度设限、车内功能提出“公交级标准”。 蘑菇车联以模块化、可插拔的技术架构应对适配挑战,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加入多场景冗余逻辑、V2X信号灯协同模块,确保运营逻辑可迁移、可调整。 项目中设有由MKX主导的本地协调办公室,与LTA、城市建设部门、交通警务单位保持日常协同。蘑菇车联工程师多次赴新进行系统演示与测试数据复核,实现工程层面的“在地沟通”机制,让本地监管者真正理解系统行为逻辑。 很多中国企业在出海时只强调技术领先,却忽略了“系统能力”和“项目协同”。
不是跑个demo就能进市场,而是能交付一个真实系统工程; 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用合作跑通从监管到技术的全过程。 这也向国际市场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科技公司,不止能造产品,更能带着合作方案一起走出去。 蘑菇车联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新加坡交通部门的协同,积极探索在其他城市的复制机制。
在地合作伙伴:如MKX一样,具备本地政策理解与运营落地能力; 在地定制产品:基于蘑菇的模块化技术架构,快速适配不同国家交通场景; 在地监管机制:与政策制定者形成早期沟通,融入本地交通发展战略。 这意味着,蘑菇车联不仅是在输出自动驾驶技术,更是在输出“系统能力 + 协作机制”的出海模型。 可见,自动驾驶出海的下半场,不再只是科技公司的游戏,而是合作能力的角力场。蘑菇车联,正以“系统落地+本地协同”为新路径,为中国科技在全球赢得更多真正可运营的未来。